轉載自人人網
近年來,随着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加,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随之産生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一些騙财騙色的職業陷阱讓求職學生蒙受到了許多損失,甚至誤入傳銷公司後身心受到嚴重摧殘把性命都丢了。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面對這些問題,政府部門要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嚴厲打擊一些傳銷組織、不良中介、騙人錢财的企業和相關違法活動;各類人才中介公司、學校就業工作部門、媒介廣告單位要嚴格審查各類招聘信息,驗證招聘單位資質,防範不良企業混入;學校還要加強畢業生的就業安全教育。作為大學畢業生,在由學生轉變為職業人的過程中,更要學會獨立生活,自我防範,确保人财物的安全,實現平安就業。這裡僅針對大學生就業活動中,擇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進行探讨。
大學生求職時可能會遭遇如下陷阱:
陷阱一:招聘、面試流程過于簡單,或隻索取畢業生個人信息
不要毫無防備地就把自己的簡曆等材料交給這樣的單位。因為這樣的單位其内部管理很可能存在問題,甚至還存在欺騙畢業生的可能。
在求職過程中切忌“等靠挨”,應努力拓寬就業信息渠道。但是,也要防止上當受騙。對于網絡招聘或其他非正式渠道獲得的就業信息,應該通過各種社會關系調查其真實性。畢業生可以動用親朋好友、老師同學等一切可以搜索的社會資源,請他們提供所在單位的實際情況。
畢業生要小心,僅僅隻有電話面試或者面試地點過于偏遠、面試時間過晚以及面試場所過于簡單,都需要提高警惕。
提醒畢業生注意——有的不法單位通過假招聘獲取大學生個人信息,并蓄意詐騙。有的畢業生留下了父母家的電話,有的家長就曾接到電話:“您的孩子受傷住院了,需立刻給某某賬号彙錢。”着急的家長一時聯系不上孩子,也不敢耽誤就把錢寄了出去,少則幾千,多則兩三萬。畢業生應把自己輔導員或同學的電話留給父母,并提醒家長,接到類似的電話一定搞清事實。
陷阱二:押金陷阱
剛參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相反,如出現一個不熟悉的單位提供高薪酬時,畢業生就應引起注意,因為少數不法人員企圖利用高待遇的幌子,騙取畢業生的所謂押金、培訓費、服裝費等。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畢業生千萬不要相信在工作初期就很容易獲得高收入。
同時,對有些單位提出的所謂押金、培訓費、服裝費等收費項目,要敢于說不。《杭州市勞動合同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不得收取或者變相收取抵押金、抵押物、保證金、定金等”。
陷阱三:要你介紹他人加盟
前些年有些大學生因被騙而涉足非法傳銷,到頭來後悔不已。因此,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如遇到類似小王碰到的單位,對你非常主動,把加盟後的前景說得異常振奮人心,并要你介紹朋友或同學一同加入時,就要想想這句老話: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
陷阱四:不簽訂就業協議書
就業協議書是轉遞畢業生人事關系的依據,如果不簽訂該協議,畢業生的人事檔案、戶籍等人事關系就無法轉入工作單位及所在城市。而這些關系的辦理涉及畢業生切身利益,如辦理社會保險、購買經濟适用房、評審職稱等。因此,單位不與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書,對畢業生的工作、生活、職業發展是不利的。畢業生應主動要求單位解決這些問題,并可通過當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協助辦理人事檔案、戶口等關系的接收。
陷阱五:陷阱五:以招聘之名宣傳自己
無名企業在招聘會上挂出巨幅宣傳畫,展位布置得極其鮮亮奪目;當求職者進行職位詢問時,招聘者則對企業文化侃侃而談數十分鐘,末了再每人贈送一本精美宣傳畫冊;網上某公司的招聘信息已經挂了半年之久,隻招一兩名、要求不高的職位也是如此。讓人不禁懷疑,它們是否真的在進行招聘,難道說真是在借招聘之名行廣告之實,醉翁之意不在酒嗎?
陷阱六:借試用期榨取廉價勞動力
利用試用期騙取廉價勞力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試用期結束後以各種理由告訴求職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無奈之舉;另外一種就是無故延長試用期,說好的2個月,再延長2個月,可幾個月的賣力表現最終換來的還是解聘。
因為試用期的工資、福利待遇和正式錄用後差異較大,而招聘的費用又微乎其微,一些的用人單位就是通過無休止的“試用”來獲得畢業生最廉價的勞動力。
這類陷阱最讓畢業生們無奈應對,無論試用期多長,最後人家解聘你總有理由。而關于試用期長短、待遇一般都是公司企業的口頭承諾,而求職心切的學生也不敢提出簽合同的要求,最後的結果也可想而知。明明知道被騙了白幹了,但打官司也因為沒有證據赢不了。
而如果簽合同還要小心被無故延長。關于試用期國家也有明确規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幹問題的通知》規定,勞動合同期限少于6個月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5天;勞動合同長于6個月短于1年的,試用期不超過30天;勞動合同長于1年短于2年的,試用期不超過60天。最長不能超過6個月。如果用人單位要求的試用期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期限,你就要小心了。
大學生就業環境中面對的主要安全問題
(一)人身安全問題
1.“傳銷”陷阱深
一些傳銷組織利用大學生急于求職的心理,精心設計騙局騙人。他們往往把企業包裝成一個實業公司,許諾畢業生的工作是“待遇高,工作輕松,發展前景好”。等大學生人套後,就對大學生進行培訓“洗腦”,限制大學生的人身自由。
2.女生危險多
近年來,部分專業的女生就業困難重重。一些女生在謀求就業崗位的時候被騙财騙色,甚至付出生命代價。這類單位多強調工作輕松,待遇優厚,小費多,條件為年輕貌美,以高薪、高位誘騙大學生從事非法活動。
3.“血汗工廠”黑
2007年5月,山西省的“黑磚窯”事件令國人震驚,一些不法老闆、包工頭,雇用打手,對普通員工進行殘暴的管理,經常毆打員工。員工辛勤的工作,換來隻有低水平的溫飽和惡劣的生活環境。其實在社會上絕不隻是山西“黑磚窯”這一種形式“血汗工廠”,在許多地方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這類企業主要是一些小型企業,其基本特點就是勞動強度大、勞動時間特别長、待遇特别低、員工沒有基本的社保勞保福利,管理者通過暴力手段控制員工。
(二)财産安全
1.入職時被騙取“應交費”
以斂财為直接目的的招聘陷阱。這類騙局在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中出現最為普遍,且騙術屢屢得逞。如一些招聘公司緊緊抓住畢業生求職心切的心理,利用過時或僞造的證照、合同進行虛假招聘,向其收取各類保證金、培訓費、上崗費,随後就音訊全無;也有一些非法職業中介,以介紹工作的名目騙取中介費、資料費、培訓費、押金、保證金、報名費、體檢費、服裝費等名目,騙取畢業生的錢财。多數情況下,招聘的專業不限,男女不限,但需先繳前面提到的某項費用,并一再拖延對求職者的承諾。到其明白上當受騙後,前去索要錢财或有關部門接到舉報後進行查處時,非法中介已經人去樓空。樓空。
2.試用時被惡意克扣“薪酬”
以征用勞動力為直接目的的招聘陷阱。這是畢業生最難以防備的職場騙局,其中以試用陷阱最為突出。招聘單位利用試用期騙取廉價勞動力,在試用期即将結束時便以各種理由辭退求職者,而不用擔負任何法律責任,并再一次以很少的薪水繼續招聘同樣也不會熬過試用期的新人。周而複始,以此來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此外還有薪酬陷阱:一些招聘單位打着“高薪誠聘”的誘人廣告,或任意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工作量,或在月底兌付時借口業績不合格、工作失誤來扣除實習大學生部分薪酬。很多應聘銷售崗位的畢業生就被公司的責任底薪忽悠了,幹完一個月有時連工資都領不到,因為無法完成故意拔高的指定的工作業績,反而被說成是求職者能力不夠,這也是無良心的公司故意混淆工作報酬的慣用伎倆。還有的騙人單位以考察畢業生專業能力為借口,讓應聘者完成某項工作,如編一個小程序、設計一個廣告、改造一個工藝流程等,一旦工作完成後,便以條件不符為由,拒絕錄用。
(三)勞動合同方面的安全
1.不簽勞動合同
随着新的《勞動合同法》的貫徹實施,一般的單位在錄用大學生時都會主動簽署勞動合同。達成意見後,雙方的約定要以書面合同條款明确下來以維護自身的權益,不能隻有口頭協議。有的畢業生或者害怕失去工作機會不敢提及合同,或者相信企業的種種借口而不能簽約。還有的同學以為簽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就是簽訂了《勞動合同》。《就業協議書》與《勞動合同》存在着不同,《就業協議書》作為一份簡單的格式文本,很多諸如工作崗位、工作條件等勞動合同必備條款并不在《就業協議書》中直接體現。因此,單憑《就業協議書》對于學生正式報到就業後的勞動權利無法全面保障。
2.簽署有失公平的合同
在大學生擇業的過程中,由于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很多用人單位都提出了一些明顯的不合理條款,如違約金、服務期等。對于畢業生來講,雖然知道這些附加條款是顯失公平的,但也不敢明确表示異議,結果造成各種損失,以後尋求仲裁機構維權也相當被動。
(四)信息安全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常常面對這樣的兩難境地。一方面,需要提供個人的真實信息供用人單位,另一方面,又要謹防個人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惡意使用。近年來,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學生社會閱曆淺、感情純真、家長不在孩子身邊的特點,對大學生、家長實施詐騙。如向家長騙稱“你的孩子現在由于交通事故,正在××醫院搶救需要住院費一萬元”,向大學生騙稱“你的同學現在由于生病治療需要住院費一千元”,現在這種騙術進一步發展到盜用親屬或同學的手機号、QQ号進行詐騙活動。另外,由于現在許多購機辦卡業務如購買手機、信用卡等辦理手續沒嚴格把關,大學生求職所提供的身份證複印件等有效證件也可能被他人盜用辦理一些需承擔法律責任的民事合同。
大學生網上求職主要問題
網絡詐騙(1):發布虛假貸款信息。違法分子或仿冒真實網站地址以及頁面内容,或利用真實網站服務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網站頁面上虛設貸款機構,插入各種虛假貸款信息。
網絡詐騙(2):花言巧語騙取定金。在大學生浏覽到其登記在網上的信息後,騙子會利用QQ、MSN、手機等與對方取得聯系。
網絡詐騙(3):騙取他們的信任,并答應對方貸款要求以博取信任。同時也會找各種理由讓其彙款到銀行賬戶上。
防範網絡詐騙意識一是确認聯系方式真實性。對于網站上留下的聯系方式,可以撥打114進行電話号碼所屬地址的核實,以确認電話号碼歸屬地與網站上登記的公司地址是否相符。
防範網絡詐騙意識二是确認網站網頁的真實性。在浏覽互聯網時最好上正規網站,隻要是自動彈出來的網頁或網站,建議不要搭理。
防範網絡詐騙意識三是寄錢轉賬需提防謹慎。時刻注意周圍環境的變化,保持冷靜的思考,不輕易相信别人,不貪小便宜,保管好自身的财物,提高防範意識,就可以避免受騙的事情發生。
上一條:關于做好2017屆畢業生體檢工作的通知 下一條:“青春驕傲——我與我的祖國” 書畫攝影比賽藝術學子喜獲豐收
【關閉】